为什么变速跑会比匀速跑更累?

为什么变速跑会比匀速跑更累?

几种常见的变速跑训练方式:间歇跑、法特莱克跑、多种速度组合训练

● 间歇跑训练(Interval)

间歇最常在标准400米跑道上进行,单次间歇训练的长度从200-1600米不等,组次往往在3-10组间。比如「间歇跑/I强度训练2分钟x6,间休90秒」,就是以间歇的强度跑2分钟,休息(或慢跑/快走)90秒,而后进行下一组,一共六组的训练。

间歇跑时的心率逼近最大心率值,一般为最大心率的97%-100%、或者储备心率的95%-100%,也逼近最大摄氧量(Vo2max),进行间歇训练因而能够刺激最大摄氧量,提升摄氧容量(oxygen uptake capacity)。

更长距离的跑者(如马拉松),间歇训练可以更为保守的3-5公里比赛配速进行,这样既能提升最大摄氧量,又不至于让身体背负过高压力。

间歇跑的主要作用:

1. 刺激身体最大摄氧量,并提升摄氧容量;

2. 加速身体运动中代谢的效能;

3. 锻炼全身肌群

4. 磨炼身体和心理对痛苦感的承受力

对身体来说,达到间歇速度/摄氧量最大值时,血液流速也极高,血压会升高,体内的糖与脂肪会以最高速度代谢成ATP供给肌肉来高速运动,而乳酸则会大量的在肌肉和血液中积累——跑间歇的跑者,面目狰狞大口喘气、每组跑完痛苦不堪,这都是常态。

即便是精英五/十公里选手,每周进行至多两次间歇训练即可。且间歇训练的跑量应低于周跑量的8%,或者以10公里为上限。

● 法莱特克跑(Fartlek)

与间歇跑不同,法莱特克跑在发明之初就建议跑者可以在多坡道、没有固定线路的起伏场地上进行,对快慢、及每组快跑/慢跑的具体距离也没有任何限制,相对随意得多。

很多精英选手会将法莱特克跑视为保持一定强度、但又比较轻松且不会让人感觉重复疲乏的训练。

一节法特莱克跑的安排(示例):

1. 热身慢跑15分钟左右;

2. 进行200-300米的快跑,速度与400米跑时接近,再进行相同距离的慢跑;

3. 进行800-1200米的快跑,速度与3-5公里竞速时相近;

4. 慢跑至较低心率,速度恢复到有氧慢跑状态;

5. 300-400米上坡跑,外加800-1200米的匀速跑步;

以上,持续距离可以达到总计5-15公里的总长度。

法特莱克跑对选手控制配速的能力要求很高,即可以相对轻松的驾驭快跑和慢跑的配速,而不是在力竭/喘息的边缘,去强行“忽快忽慢”的跑步。

● 多种速度组合训练

精英级长跑选手的日常训练,通常都会安排多种速度组合训练,或在训练中后段提高配速,只有在恢复慢跑和有氧配速慢跑时更追求匀速。

以某个乳酸门槛配速的中长距离跑训练为例——

热身慢跑15分钟左右;

6组5-6分钟的乳酸门槛跑,组间进行1分钟恢复慢跑;

10-15分钟恢复慢跑。

在相对长时间的训练里加入更丰富的速度组合,对精英选手而言也是尽可能去优化训练的刺激效果,同时避免增加无谓的负荷,尤其是过长时间匀速跑后造成的肌肉僵硬。

进行变速跑当然也需要注意几点——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所有变速跑的前后,都应有至少10-15分钟的热身和冷身慢跑;

即便目标是完成马拉松,变速跑中较高强度的部分也不会超过30分钟;

强度稍低的变速跑(如配速在节奏跑范畴)后,你应该稍感疲惫,但不会有力竭感,身体得到一次刺激不过没有明显的酸痛,第二天也能及时恢复并继续后面的训练;

强度更高的变速跑(间歇跑),前后一般会安排有氧慢跑或者恢复跑/交叉训练;

两次较高强度的变速跑之间,至少应该间隔72小时。

相关文章

beat365手机版官方网站正规 陶瓷手机:奢华与稀缺的背后,究竟是什么?